0 item(s) - US$0.00
  • 人民的西湖

人民的西湖

毛澤東時代的宣傳、自然與能動性(1949–1976)

何其亮 著.萬芷均 譯


Chinese , 2024/06 30/30 Ser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Tags: 30/30 Series, History

229 x 152 x 24 mm , 256pp ISBN / ISSN : 978-988-237-332-7

  • US$22.00


In Stock

As part of the Open Books Hong Kong pilot program, initiated by three libraries and three university presses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is book will be available in an open access edition in mid-July. In a few weeks, it can be read online, downloaded, and shared for free. Please stay tuned.

-----------------------------------------------------------------------------------------------------------------------------

以風景和古跡聞名的杭州西湖,千百年來歷經多番變遷,共和國初期的大規模改造工程更是前所未有。西湖疏浚、植樹造林、建造花港觀魚公園、養豬及平墳運動—這一系列「宣傳-運動」項目旨在打造一個「人民的西湖」。這項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事業,映照著人類規劃與自然界應對之間的互動與糾纏。

誰在決定西湖的過去與未來?作者強調,人類之外,湖水、淤泥、微生物、公園、樹木、害蟲、豬、墳墓等亦扮演重要角色。本書以「非人類研究」的思路,剖析各種非人類特有的「能動性」如何參與、影響或阻撓了西湖的改造,揭示人類與自然共同作用之下歷史的複雜性。

-----------------------------------------------------------------------------------------------------------------------------

本書是一本具有獨特視角的中國社會主義城市的研究。從毛澤東時代西湖的一系列變遷,來觀察政治決策與環境的關係、景觀的重塑、新政權征服自然的雄心壯志,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和付出的代價。對於關注人民共和國初期歷史的學者和學生,這是一本重要的必讀書。

——王笛(澳門大學歷史系教授)

作者以政治生態學的觀點,描述毛澤東時代的環境政策、地理規劃和環境工程,探討在生物圈、自然景觀和人性本質等題目上,人類對「自然」的觀念和實踐如何複雜多變,描繪了政治生態學的方案及其敗筆。本書為審視社會主義中國的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角。

——王斑(史丹福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比較文學系教授)

讀罷《人民的西湖》,不由得想起宋人楊萬里那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如果說今日海內外方興未艾的中國環境史研究猶如六月西湖之「接天蓮葉無窮碧」,本書則給人一種「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象。其以「非目的性的能動性」為線索編織而成的、由人類與非人類角色交互纏繞共同上演的新西湖史,當為新時代中國歷史書寫提供了非同尋常的新路徑。

夏明方(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

在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自然」常被視為人類行動以下的惰性或被動對象,或人類事件發生的平台,這種情況在跨學科中國研究領域尤其突出。《人民的西湖》建立了一個簡.貝內特(Jane Bennett)稱為非人類「分配能動性」的框架,以此探討毛澤東時代的杭州西湖如何透過一系列「宣傳-運動」項目,在反覆無常與矛盾之中被改造。

蒂姆.奧克斯( Tim Oakes,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地理系教授)

作者

何其亮,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史、傳媒史、城市史及環境史。著作包括The People’s West Lake: Propaganda, Nature, and Agency in Mao’s China, 1949–1976 (2023)、Working the System: Motion Picture, Filmmakers, and Subjectivities in Mao-Era China, 1949–1966 (2023)、Newspapers and the Journalistic Public in Republican China: 1917 as a Significant Year of Journalism (2018)、Feminism, Women’s Agency, and Communication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The Case of the Huang-Lu Elopement (2018)、Gilded Voices: Economics, Politics, and Storytelling in the Yangzi Delta since 1949 (2012),以及《個體與集體之間: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評彈事業》(2013)等。

譯者

萬芷均,英國愛丁堡大學文學翻譯碩士。主要譯作有《融會中國與西方: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所藏近代早期西方漢學要籍》、《邊緣地帶的革命:中共民族政策的緣起(1921–1945)》、《夏志清論中國文學》、《黑暗的閘門:中國左翼文學運動研究》等。

Please click here to download the pdf.
Please click here to download the pdf.
Please click here to download the pdf.

Write a review

Note: HTML is not translated!
    Bad           Good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