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US$0.00
  • 社運年代(缺貨)

社運年代(缺貨)

香港抗爭政治的軌跡

鄭煒、袁瑋熙 編


Chinese , 2018/01 Bordertown Thinker Ser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Tags: Hong Kong Studies, Politics, Bordertown Thinker Series

148 x 210 mm , 336pp ISBN / ISSN : 978-988-237-066-1

  • US$18.00


Out Of Stock
Also available in print / e-version

這十多年來,香港市民前仆後繼走上街頭,顛覆了港人政治冷感的形象,激發豐富的公共討論,同時突顯不少社會矛盾。當下耳熟能詳的概念如核心價值、公共空間、集體回憶、地產霸權、本土意識等,大抵緣於社運。這段充斥著希望和失落的「社運年代」是否帶來了根本的社會變革?本書探討香港社運的眾多議題,呈現抗爭政治的力量和束縛;18 位學者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以冷靜嚴謹的學術角度,為理解香港特區第二個十年,提供了現象之下的深層思考。

~~~~~~~~~~~~~~~~~~~~~~~

社會運動這東西,沒有甚麼過時、不過時這一回事。但如果解讀新的抗爭,則確實需要對新的社會環境、參與者有所認識。讀《社運年代》讓我思想上產生震盪,打開了新的視野。

─呂大樂(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

 

《社運年代》在抗爭暫歇的低潮期,重新定義了香港自身的政治存在。本書循著抗爭為中心展開分析,將庶民反抗經驗對照精英與建制,視佔領為行為藝術,以勇武作為意志的展演,皆極富創意。

─吳介民(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鄭煒和袁瑋熙近年發表的學術文章,已近乎是其他研究者必讀之作。此書填補了英文期刊論文和二三千字的報刊評論之間的空隙,對促進香港社會有關各種社會運動的分析和討論,必甚有幫助。

─李立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這本書解答為何香港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示威之都」之謎,全方位探討動員策略、與政府的互動、認同與論述、媒體呈現、藝術表現等面向,充分掌握了當代社會運動多元而豐富的樣態。

─何明修(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鄭煒,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政治學博士。研究興趣包括政治體制、抗爭政治、公共領域、地方治理、中港台及馬來亞政治。論文見The China Quarterly、Political Studies、Modern Asian Studies、Social Movement Studies 等國際期刊。曾獲《中國季刊》最原創論文獎(2016)及香港研究學院政治學最優秀論文獎(2017)。

袁瑋熙,嶺南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英國牛津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博士。研究興趣為公民社會、社會運動和身份政治,專注中國、香港和台灣等地區發展。研究著作刊登於Political Studies、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China Information、China Perspectives 、《二十一世紀》等學術期刊。

Please click here to download the pdf.
Please click here to download the pdf.
Please click here to download the pdf.

Write a review

Note: HTML is not translated!
    Bad           Good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