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US$0.00
  • 銅鼓縣的傳統經濟與民俗文化(上)

銅鼓縣的傳統經濟與民俗文化(上)

譚偉倫、曾漢祥 主編


Chinese , 2006/01 Traditional Hakka Society Series International Hakka Studies Association, Ecole Francaise d'Extreme-Orient, Overseas Chinese Archives

Tags: Asian Studies

205 x 135 mm , 320pp ISBN / ISSN : 978-962-7433-35-4

  • US$5.00


Out Of Stock

《銅鼓縣的傳統經濟與民俗文化》一書分上下兩冊,共有50多萬字,19篇文章,上冊有序論綜述、永寧鎮、銅鼓西部、下冊為銅鼓東部、宗教文化。   這本書是法國漢學家勞格文主持、策劃並多次參與的研究課題。勞格文是法國遠東學院院士、法國高等研究實驗學院研究生導師。是其主編的《客家傳統社會叢書》系列的第29集和 30集。勞格文先生多次到銅鼓開座談會。   勞格文表示,一走進銅鼓,就能感到濃郁的客家文化氛圍。也促使他產生由當地人書寫當地歷史的想法。《銅鼓縣的傳統經濟與民俗文化》正是按照勞格文先生所主持這項課題研究的思路完成的。據《銅鼓縣的傳統經濟與民俗文化》的主編、江西贛州市博物館研究員劉勁峰 先生說,   “我們這項關於客家傳統社會的專題研究,按照項目主持人勞格文先生的主張,一直堅持採用地方社會與文化的相整合研究方法來處理地方民俗文化的事項。原因是文化是有生命的,是一種活的變化體,與其所在的地方處境相依相持,息息相關。所以需要立體的處理,從地方的歷史、經濟、宗族、宗教等多方面來全面研究。並講求文獻與口述資料的雙軌運用,案頭工作與田野作業的配合。《銅鼓縣的傳統經濟與民俗文化》正是按照勞格文 先生所主持這項課題研究的思路,採用由當地人寫當地歷史的方法來完成的。”   銅鼓縣地處江西西北部的湘贛邊界,明末清初,為避戰亂,有大批客家人從閩粵贛相鄰的三角地區遷到這裡,從事農耕、伐木、造紙、水運、小商鋪零售等經營。在與本地人的長期交往中,創造了一種獨具風采的銅鼓地域文化,在這種地域文化中,既包含有在語言、風俗等方面完滿地保存了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色,例如在銅鼓,包括本地人在內有80%的人在講客家話。保存完好的“肖翁家祠”“丘家大屋”,還有客家人早期教育啟蒙學校“奎光書院”,習武場館“武曲宮”。同時又包含有充滿湘贛文化活力,並為本地人普遍接受的銅鼓原土文化。此書的出版無疑將對客家文化進一步的研究挖掘並發揚光大產生深遠影響。銅鼓縣史志辦主任、銅鼓客家聯誼會常務理事陳春生說:   “法國漢學家 勞格文先生可以說與我們銅鼓縣客家人有緣啊,他要編輯出版《客家傳統社會叢書》,本來是取道銅鼓到九江市修水縣的,當他來到銅鼓時,是我和宜春市方志辦的袁贛湘先生陪同他的,我們挽留了他。他在銅鼓縣的日子裡,感覺到銅鼓的客家氛圍很濃厚。幾乎人人在公眾場合都是用客家話交談。還保留著具有銅鼓特色的客家鄉土建築和民俗文化。於是他把銅鼓作為他編輯出版《客家傳統社會叢書》一書的寫作研究基地。他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江西,當然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他的一腔濃濃的客家情緣。”   接到在香港印刷的還含著墨香味的《銅鼓縣的傳統經濟與民俗文化》書籍後,勞格文對此書高度讚揚,認為該書描寫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傳統,對民俗的報導相當豐富,在《客家傳統社會叢書》中居前列。   此書出版費用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研究資助局甄選撥款支持計畫補助。在組稿與出版過程中,得到了江西贛南師院、廣東韶關學院、江西宜春市方志辦、銅鼓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縣史志辦的大力支持。銅鼓縣史志辦的主任、銅鼓客家聯誼會常務理事陳春生說:“正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先生在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賀信中指出的那樣,加強世界遺產保護已成為國際社會刻不容緩的任務。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崇高責任,也是實現人類文明延續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銅鼓縣的傳統經濟與民俗文化》一書向世界發行,既可以看出法國的 勞格爾先生對法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民族文化的尊重,用他的舉動喚起銅鼓人對文化遺產的情懷和客家文化的自信,也激勵我們尤其是年青人對自己民族文化的榮譽感和尊嚴感。銅鼓的客家民俗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其原生態性、民間性與真實性,從《銅鼓縣的傳統經濟與民俗文化》一書的大部分作者都是當地一些老人甚至是主持過民俗禮儀的先生就可以說明這一點。銅鼓客家民俗文化是豐富多彩的,但我們也應看到, 從挖掘、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它的角度而言,同時又是任重而道遠的!”

Write a review

Note: HTML is not translated!
    Bad           Good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