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shopping cart is empty!
Search in product descriptions
由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發行的《第二屆二十世紀香港天主教會歷史研討會論文集》是2022年11月以線上形式舉行的第二屆「二十世紀香港天主教會歷史研討會」的成果。該次會議是首次由教友組成的「香港天主教..
US$14.00
《共議同行:教會前行的新路向》是翻譯自Synodality: A New Way of Proceeding in the Church,原著由主教會議總秘書處神學委員會專家拉菲爾.盧西安尼教授(Ra..
US$11.00
格倫維是十九世紀丹麥著名的神學家、讚美詩作家、詩人、教育家、歷史學家、神話學家、古語言學家、哲學家、政治家和翻譯家。他的一生異常多產,著作等身,所寫文本標題的數量達一千四百多份,總計超過三萬五千多頁。..
US$33.00
As part of the Open Books Hong Kong pilot program, initiated by three libraries and three university..
US$54.00
《牧靈傳播學》是由德國聖言會傳媒學者艾樂思神父(Fr. Franz-Josef Eilers)撰寫,並由其門生米申神父翻譯成中文的傳播學著作。本書探討了傳媒神學與牧靈及傳教學之間的緊密關係,旨在揭示現..
二十世紀初香港漁業興旺,漁民大多居於水上,自成獨特的本土族群。西方基督教傳教士遠道而來傳揚福音,除在岸上建立華人教會,也向處於社會邊緣的漁民傳道,並在20世紀初成立香港漁民教會,影響漁民基督徒放棄傳統..
US$15.00
Groundbreaking and inspiring, this book offers a comprehensive and up-to-date overview of Asian femi..
US$19.00
毫無疑問,在社會衝突之後新冠疫情又接踵而來,看似平靜的香港社會,在過去幾年形成的撕裂並沒有好轉,實現修和看似遙不可及。世界各地有許多基督徒多年來一直在自己國家內為修和努力。他們淚流滿面和歡笑的經歷將照..
US$7.50
基督教倫理在對上帝信仰的基礎上,關注上帝的道德律令、人性的問題、基督徒的道德行為、基督教視角下的社會生活議題等。一個繁榮興盛的社會,應該是多元與正義的社會,其中政治、倫理和宗教可以有機地結合,交互作用..
US$16.00
沒有信徒會否認德行實踐在履行社會使命上的重要性。但如何實踐德行,其與社會事務上的參與又有甚麼直接的關係?表面上,這似乎是一個清晰明確的問題。百多年來的教宗通諭和教會文獻都有詳細的解釋,同時也廣為從事社..
「每一種知識都不能與獲取它之人的生存處境截然分開。」朋霍費爾非同尋常的生活道路使他的神學備受關注,同樣深深影響了他的神學論斷。任何想深入了解朋霍費爾一生的人都不能迴避他的神學議題,而任何想理解他的神學..
US$17.00
US$480.00
淨明道,以綿歷千載的許真君信仰為中心,是歷史上及今日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道教所共通認同的重要流派。對淨明道歷史及其儀式傳統的研究,不但有助我們重新認識道教的構成、演變及發展軌跡,亦可揭示近世道教法術、儀式..
US$25.00
丁光訓主教的故事是一部遼闊的中國教會故事中的一部分,他歷經一個動盪變遷的迷人世紀。 這本關乎丁光訓主教生平與時代的著作,講述丁主教在更新和重建中國教會上所扮演的角色,評估他對基督教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US$36.50
Daoism is a peer-review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dicated to the publication of original research ar..
US$28.00
卡爾.施米特(Carl Schmitt)是二十世紀最富魅力,同時最具爭議的思想家之一。圍繞他的討論也逐漸從法學、政治學轉移到了更為廣闊的思想領域,如神學和文學。本書將梳理施米特一生最重要的文學評論,..
早期基督教贏得整個古代世界,是憑藉這個信息:「基督乃復活與生命。」是基督來到這個世界,這永恆的生命勝過死亡,滿有上帝的喜悅。因着基督的緣故,那生動的上帝臨到地上,「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
US$20.00
現代基督徒面對不同的靈修傳統與靈修操練,常會提出一種疑問:「活在現代的世界,這些歷史上重要的靈修經驗和操練,在今日的華人處境中是否仍然合適與可行?」在這套著述中,作者從華人當代文化潮流的處境作起點,以..
US$26.00
一百多年前的荷蘭基督教神學家凱珀、德國社會學家韋伯和基督教哲學家、神學家及社會學家特洛爾奇對新教與現代性問題—包括現代社會諸領域的分化與發展問題、新教倫理、現代社會的精神問題—作了開創性思考。本書探究..
2014年,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神師余理謙神父決定返回家鄉愛爾蘭安老,另一位陪伴大專同學多年的神師譚坤神父正在對抗病患,再加上使用了四十六年的界限街會址被業主要求遷出,這些原因驅使五位在不同年代活躍於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