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US$0.00
  • 回歸後香港青少年的公民意識及公民教育態度

回歸後香港青少年的公民意識及公民教育態度

延續與變化

王家英, 沈國祥


Chinese , 2002/01 Educational Studies Series, HKIAPS,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Education Policy Studies Series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CUHK

Tags: Hong Kong Studies, Education

215 x 140 mm , 46pp ISBN / ISSN : 978-962-441-125-6

  • US$3.00


Out Of Stock

本文透過隨機電話民意調查,系統地探討了當前香港青少年的公民意識狀況及他們對公民教育的態度,並對比一九九七年的調查結果,分析了期間的變化。在公民意識狀況方面,香港青少年對公民權責的認知相當穩定,一方面肯定個人自由人權等權利,另一方面則強調個人的守法及盡本份等。在公民態度上他們仍持消極負面的犬儒主義傾向,但情況已較一九九七年有所改善。與此同時,香港青少年對投票是向政府表達意見的最有效方法仍與以往一樣,抱有較積極的態度,對民主化的肯定亦極為鮮明。在公民參與方面,與一九九七年相若,青少年對新聞時事頗為關注,但在社會參與及政治參與上仍顯得有點裹足不前。此外,青少年對回歸後香港狀況的評估相當負面,與回歸之初頗為樂觀的期望大相逕庭。在身份認同的問題上,青少年的香港本土認同仍十分強烈,同時認為維護自由人權較維護國家民族利益來得重要,這種現象在回歸四年後仍佔主導。然而,認為香港制度優勝的青少年比例較一九九七年大幅下降,顯示「香港本位意識」在回歸中國四年後有明顯退減的現象。在公民教育態度方面,與一九九七年相似,香港青少年仍認為加強對自由人權的認識、加強香港的認同及增強思想上的批判能力等公民教育工作,遠較加強中國的認同、加強民族教育等來得重要,而對具體的國家符號認同教育(如在學校推廣掛國旗和唱國歌)更存有最多的保留。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青少年對加強國家認同和民族教育、增加兩地學生交流、加強對普通話推廣等建議的負面看法較一九九七年顯著降低,反映他們對有助加強內地與香港整合的公民教育工作已沒有回歸之初那麼抗拒。

Write a review

Note: HTML is not translated!
    Bad           Good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