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US$0.00

中國文化史研究·關公信仰研究系列(一套五卷)

胡小偉


Chinese , 2005/08 Others

Tags: History, Religious Studies

204 x 140 x 37 mm , 2817pp ISBN / ISSN : 978-962-160-187-2

  • US$64.00


In Stock

第一卷《伽藍天尊——佛道兩教的關羽崇拜》

第二卷《超凡入聖——宋代儒學與關羽崇拜》

第三卷《多元一統——元代關羽崇拜》

第四卷《護國佑民——明清關羽崇拜》

第五卷《燮理陰陽——〈關帝靈簽〉祖本及其研究》


胡小偉著《中國文化史研究·關公信仰研究系列》全書五卷250萬字,開創關公信仰研究的理論與方法。首卷《伽藍天尊》闡述關羽崇拜的形成、金代關羽神像考釋,研究道教與宋代關羽崇拜關係;次卷《超凡入聖》圍繞關羽崇拜與宋代理學及"說三分"的關係,深入探討兩宋關公信仰;三卷《多元一統》論及蒙古帝國初期及藏傳佛教的關羽崇拜、元代官民及元雜劇、散曲、小說與關羽崇拜,附歷代方志所載關羽崇拜習俗。四卷《護國佑民》研究前明制度、晚明社會與關羽崇拜,明清國家祭祀及清代關羽崇拜;五卷《燮理陰陽》系《關帝靈簽》考源及校正、簽題考證等;全系列收錄關帝簽100餘種,輯錄歷代相關塑像、畫像、碑拓及實景圖片數百幅。


第一卷《伽藍天尊——佛道兩教的關羽崇拜》簡介

作者由新勾稽的樂府史料《吳鼓吹曲》證明,關羽荊州兵敗並非“大意”所致,而是東吳生怕關羽北伐成功,蓄意進行的偷襲。陳隋之際荊州玉泉寺出現的“關羽顯靈”,也不過是佛教天臺宗本土化努力的一個插曲。使關羽崇拜成為普遍習俗的真正原因,是承繼了盛唐佛教帶來的天竺密教戰神毗沙門天王的神跡。作者從保存在俄羅斯冬宮博物館的一幅金代關羽神像開始,以圖證圖,分別考辨了後世關羽崇拜組合中關羽形象以及關平、周倉、青龍刀、赤兔馬的來歷演變,以及宋元時道教所以托言“關羽戰蚩尤”的歷史、經濟、宗教的深厚背景,並由唐宋社會轉型期的特點,探及“忠”、“義”觀念由春秋兩漢至唐代的變遷過程,凸現出唐後中國傳統價值體系構建的必要及其艱難起步。


第二卷《超凡入聖——宋代儒學與關羽崇拜》

“說三分”是北宋講說三國故事的開始。作者由宋代史學何以注重三國歷史為由頭,以蘇軾為例證,討論了宋代“新史學”圍繞三國正統展開爭論,漸次由新發現的北宋碑刻討論到“說三分”故事與宋代西夏前線將士的關羽崇拜風習的形成,也開始成為管理地方治安的衙役胥吏膜拜對象。又在“靖康恥”期間首先成為鼓舞將士百姓抵禦外侮,英勇殺敵的榜樣。作者還從宋代漕運表現出重商主義的若干社會特質入手,探及以“義”為公共道德的社會空間(江湖社會)形成、文士大夫圍繞忠節問題的朋黨政治、論爭及其實踐,“神道設教”的政治制度設計,理學開始了儒士通過修養希賢希聖的切實努力,以及儒學開始宗教化,以歷史人物榜樣替代清理佛道祭祀的發展軌跡。這也是關羽最終得到儒學承認,進入儒學“不朽之域”的奧秘。並以“明治維新”日本神道教建立,探討中國儒學最終未能完成宗教化的原由。


第三卷《多元一統——元代關羽崇拜》

關羽崇拜在金代已經開始跨越民族鴻溝。蒙元是一個橫跨歐亞的多民族特大帝國,文化及宗教形態尤為繁雜,也是造成後世佛道信仰混雜的基本原因。關羽崇拜首先在由金入元的北方漢人“世侯”中流行,複緣喇嘛教帝師八思巴在至正初為忽必烈作大法會時盛裝抬舁關羽神像,形成大都“走皇城”的祭賽風俗,蔚成大觀。有證據證明,蒙元時期多個民族中都出現了關羽崇拜的說法,但南北漢人始終把關羽作為“漢”的一個民族符號,並在多民族融合的新“漢族”文化共同體中得到延展和加強。至遲天歷朝元廷已頒詔天下州府官祭關羽,趙孟頫碑還把關羽作為徐州漕運的護佑神靈。江南棉業作為新興出口產業,種植業與加工、貿易連成一氣,亦使關羽崇拜風俗城鄉一體。山西戲曲碑刻及《禮節傳簿》的發現,還證實了關羽戲在民間廟會祭賽流行程度遠較現存元人雜劇劇本普遍。宋元之際的幾次水上決戰,也豐富了三國故事人物的創作空間,為日後洶湧而至的全民崇拜奠定了基礎。


第四卷《護國佑民——明清關羽崇拜》

明初朱元璋以《大誥》方式將中唐以來的商品社會強行轉變為農本社會,並建立了一套中央至鄉社的國家神祗系統。但是關羽崇拜始終在軍隊中存續發揚,而嘉靖時“倭亂”,江南閩廣各地士紳率以關羽為榜樣組織鄉裡抵抗,遂漸次替代城隍裡社神祗體系,遍及城鄉。複因嘉靖為南方入嗣之君,特於京師正陽門南徧創設小關廟護佑帝祚,正名南方赤火神,以替代永樂時標立的北方玄武,鎮守紫微正宮。萬曆馳禁,南北商道洞開,又值歐人西來,中國再次轉型為重商社會,複因儒、商合流,關羽因而作為漕運保護神和公共道德神進入各行業及各地區的商業會館,成為主要人格神。又因晚明黨爭,吏部採用正陽門關廟簽形式銓選,受到官員科舉虔敬,成為標立大節的精神象徵。明清之際三方曾爭以關羽為護佑。但滿人入關之前早因明廷賜像形成最初戰神偶像崇拜,至以“瑪法”(滿語爺爺)視之。雍正三年正式列入國家祀典,咸豐則詔禮敬如孔子。複緣乾隆朝拓疆帶至全國,並隨清末走西口、下南洋、闖關東,遍佈邊陲外洋,終於成為跨世紀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象徵。


第五卷《燮理陰陽——〈關帝靈簽〉祖本及其研究》

中國信眾與關羽神溝通的重要方式是抽籤,至今猶然。抽籤本為上古《易》占方式之一,漢以卦影,宋以詩語形式普及,明代由於吏部銓選採用抽籤形式,始於文士官員及商家中開始大盛,猶以京師正陽門西側小關廟最為繁盛,並逐漸延展到全國各地以至海外。但今日世界各主要關帝廟之簽文多不統一,所謂“祖本”失傳已百餘年。作者偶然發現了存於700年前明初刊本中的《關帝靈簽》祖本,遂考證其由來演變,並與部分重要關廟的簽文釋詞進行校刊,指出其誤。並對後出之兩種簽題進行了考釋,指出這些簽題在小說戲劇流傳方面的意義。

胡小偉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關公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

Write a review

Note: HTML is not translated!
    Bad           Good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