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儒家之經典,以孝道為事親之切務,故中醫對身體結構之一般理解,不以刳破腹背、抽割積聚為事,而特重身體內部五臟六腑之診斷。 就中醫言之,臟乃人體實質之器官。五臟為心、肝、脾、肺、腎。腑則指人體中帶有空腔之器官。六腑為胃、小腸、大腸、膽、膀胱及三焦。臟腑學說之高深奧妙,即在於臟與腑此兩部門之活動之連繫(如腎與膀胱),而臟腑盛衰,更可見於其呈露在身體外面之表現。 本書共有六章,分別探討今人及古人對臟腑之觀念、臟腑之間的關係、臟腑辨證與五臟用藥,以及臟腑用方。對於「三焦」的理解,本書作者提出科學而嶄新的看法。 至於臟腑學說如何與現代醫學作進一步之溝通,更有待當世中西醫學人之真誠切磋,熱心探求與交流經驗,本書正是朝此方向邁出重要的一步。
梁頌名四世業醫,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及方劑學教授,執教鞭三十餘載,著作等身,桃李久遍天下。
榮向路為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碩士,師從梁頌名教授,研究方向為中藥複方生化藥理研究;現於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工作,從事中醫藥的教學和科研活動。
江潤祥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院長,於生化、植化、醫理及藥理,涉獵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