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tem(s) - US$0.00
  • (缺貨)歐洲思想史

(缺貨)歐洲思想史

(奧)弗里德里希.希爾 (Friedrich Heer)


Chinese , 2003/01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Tags: Philosophy, History

229 x 152 mm , 768pp ISBN / ISSN : 978-962-201-874-7

  • US$23.00


Out Of Stock
Also available in print / e-version

半世紀以來的一本經典巨著,宗教史家趙復三教授花十年時間翻譯出版 英語成書的歐洲通史書籍為數不少。本書原來於1953年以德語寫成,1966年由英國劍橋大學史家英譯,俟今始由華人歷史學、宗教學者趙復三教授在眾多歐洲歷史書中選出,並花上前後十年時間中譯成書,可謂一本歷久不衰的史學經典著作。 坊間歐洲通史以政治或哲學思想史為多,前者以王朝或地域為中心,且重點以西歐為主,後者則重視個人思想貢獻為多。本書特點正好補以上之不足:作者以宏觀的態度坦誠地從歐洲史源流展開討論,其中包括基督教思想的形成及後來與回教思想的糅合,追尋近世歐洲思想的源流,提供今日「全球化」格局的思索。 譯者參閱過原來德文版本,並在翻譯過程中對史事及人物補加了大量的註釋,又將資料來源及腳註翻譯,以供日後學者研究之用。 本書特色 ‧哲學史和社會思想史兼而有之,重視上層知識界思想與下層民間文化之間的聯繫和互動關係 ‧打破以西歐為中心的歷史觀,凸顯了西歐與東歐的文化傳統在矛盾中的互相滲透成長,成為今日歐洲思想史的格局 ‧著者不相信思想史是按時代先後單線式發展,而以為曾起作用的思想類似輻射性的影響,漸漸擴散出來 ‧本書資料徵引浩如煙海,唯作者在選材利用態度上卻十分嚴謹 二十一世紀標誌著世界進入一個歷史新時期。現在各國大眾的交往增多了,無論在中國、西歐或北美,都可以感到各民族大眾之間的思想感情溝通,十分不易。中國不少人的世界知識似還遠遠跟不上開放形勢的需要。展望二十一世紀,迫切需要加強對世界各民族文化,首先是對西方的瞭解。現在讀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文學、哲學等各學科的,對晚近西方在這些領域?的名家專著,已漸不太陌生。至於西方從古代到現代的發展,這條道路究竟怎麼走過來的?似乎應該是歐洲史的任務去從事介紹。

本書作者弗里德里希.希爾Friedrich Heer (1916–1983),奧地利歷史學家、文化評論家。生於奧地利維也納,1938年在維也納取得博士學位,投身反對納粹統治,直至二次大戰結束。本書初稿因被納粹統治者沒收,作者再次撰寫。戰後,希爾主編文化政治刊物《犁溝》,並主持出版天主教左翼刊物《論壇》,書稿又遭到奧地利的蘇聯當局沒收,為此第三次重寫,終於1953年出版。1962年起,擔任維也納大學思想史教授。著有《歐洲的升起》(1949)、《神聖帝國的悲劇》(1952)、《神的初戀》(基督徒與猶太人關係兩千年史) (1967)、《為奧地利文化特性而戰鬥》(1981)等書。

趙復三,祖籍江蘇寶山,1926年生。少從周一良先生、王守惠先生讀中國古典文學。1943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從徐懷啟先生讀哲學、神學;1946年聖約翰大學畢業。1947年歐遊歸國,任北京基督教青年會學生部主任,從事基督教學生團契及學生救濟工作。1949年受聘為北京基督教聯合會幹事,支持中國基督教會走自立、自養、自傳道路。1953年在中華聖公會按立牧職,在燕京協和神學院任基督教倫理學副教授。1964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主任。1966年文化大革命起,以莫須有罪名被控,隔離審查十年。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被聘為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副所長,主張宗教為各民族文化一部分。1980年被任命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秘書長,從事國際學術交流工作。1985年,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命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主張以蔡元培思想,學術自由、兼容並蓄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辦院方針。1989年退職移居國外,在法國、美國、加拿大執教八年,獲榮譽神學博士學位,1997年退休,從事中外思想史研究。

Write a review

Note: HTML is not translated!
    Bad           Good
Captcha